为什么不去创业

2007 年 3 月

(这篇文章改编自 2007 年创业学校和伯克利 CSUA 的演讲。)

我们运营 Y Combinator 的时间已经足够长,积累了一些关于成功率的数据。我们 2005 年夏天的第一批有八家创业公司。在这八家中,现在看来至少有四家取得了成功。其中三家已经被收购:Reddit 由 Reddit 和 Infogami 两家公司合并而成,还有一家被收购的公司我们暂时还不能透露。同一批中的另一家公司 Loopt 发展得非常好,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可能十分钟内就能被收购。

所以从不到两年前的第一个夏天起,大约有一半的创始人现在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至少按照他们的标准来看是这样。(当你变得富有时,你会发现富有程度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我还没有做好预测我们成功率能一直保持 50% 这么高的准备。第一批可能只是个特例。但我们应该能够超过常说的(可能是凭空想象的)10% 的标准数字。我觉得把目标定为 25% 是比较稳妥的。

即使失败的创始人,似乎也没有经历太糟糕的时光。第一批八家创业公司中,现在可能有三家已经倒闭。在两个案例中,创始人在夏天结束时只是转而去做其他事情了。我不认为他们因为这段经历受到创伤。最接近创伤性失败的是 Kiko,他们的创始人在被 Google Calendar 击垮之前,坚持努力了整整一年。但他们最后还是心满意足。他们在 eBay 上以 25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软件。在偿还了天使投资人之后,每人得到了大约一年的薪水。[1] 之后他们马上又去创办了一家新的、更令人兴奋的创业公司 Justin.TV

这里有一个更引人注目的统计数据:第一批创业者中,没有人后悔自己的选择。尽管他们和所有创业公司一样经历过起起伏伏,但我相信没有人愿意用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来交换。这个数据可能并非异常。无论我们最终的长期成功率如何,我认为后悔没有选择普通工作的人比例会一直趋近于零。

然而,最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没有更多人加入创业大军?如果几乎所有创业者都更喜欢这条路,并且不少人因此获得了财富,为什么大家不都来尝试呢?很多人以为我们每轮融资都能收到成千上万份申请,但实际上通常只有几百份。为什么没有更多人申请呢?虽然在外人看来,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相比拥有必要技能的人数而言,创业者仍是少数。大多数程序员毕业后依然选择在格子间上班,安于现状。

人们似乎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最佳利益行事。这是为什么呢?作为 Y Combinator 的创始人,我们也许是这个问题的最佳解答者。由于我们参与创业公司最早期的融资,我们对那些犹豫是否创业的人的心理有着独到的见解。

对创业犹豫不决并没有错。如果你是一名黑客,正在考虑但又担心迈出创业这一步,你并不孤单。Larry 和 Sergey 在创办 Google 之前似乎也有同样的顾虑,Jerry 和 Filo 在创办雅虎之前亦是如此。事实上,我相信最终获得成功的公司,往往是由这些满怀疑虑的技术人员创办的,而不是那些满腔热情的商人。

我们有证据支持这一观点。几家我们投资的最成功的创业公司后来告诉我们,他们是在最后一刻才下定决心申请的。有些公司甚至是在截止日期前几小时才做出决定。

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是将其分解。大多数对创业犹豫的人脑子里有八种不同的顾虑,但他们自己也搞不清主要障碍是什么。有些顾虑是合理的,有些则是没有根据的。除非搞清楚各种顾虑的比重,否则你无法判断自己的犹豫究竟是正当的还是没有道理的。

因此,我会列出人们不愿创业的所有原因,并剖析哪些才是真正需要考虑的。准创业者可以把这当做一个清单,用来审视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

我承认,我的目标是增强你的自信。但与一般的自信培养练习相比,这里有两点不同。首先,我有理由诚实。大多数从事自信培养业务的人,在你购买了他们的书或者付费参加了他们"告诉你有多棒"的研讨会时,就已经达成目标了。相比之下,如果我鼓励了不该创业的人去创业,只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困难。如果我鼓励太多人申请 Y Combinator,只会给我自己增加工作量,因为我必须阅读所有的申请。

其次,我的方法也将与众不同。我不会一味地正面鼓励,而是要考虑你不去创业的所有理由,并论证为什么其中大部分(而非全部)理由都应该被忽略。我们就从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那个理由说起吧。

1. 太年轻

许多人认为自己太年轻,不适合创业。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是正确的。全球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7岁,因此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可以坦言自己实在太年轻了。

那么,多大算太年轻呢?我们创办 Y Combinator 的目标之一,就是探索创业者年龄的下限。我们一直认为,投资者在这个问题上过于保守了——他们想要资助教授,而实际上,他们应该资助研究生,甚至是本科生。

在不断挑战这个年龄下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的关键问题不是下限究竟在哪里,而是这个界限有多么模糊。年龄下限可能低至 16 岁。我们不考虑 18岁以下的创业者,因为他们在法律上还无法签订合同。不过,迄今为止我们资助过的最成功创业者 Sam Altman,在获得投资时年仅 19 岁。

Sam Altman 是一个特例。19岁的他,看起来像是有一个40岁的灵魂。相比之下,有些 19 岁的人,内心还只有12岁。

我们用一个特殊的词"成年人"来指代超过某个年龄的人,是有原因的。人生有一个门槛需要跨越,通常被认为是21岁,但每个人跨越的年龄差异很大。如果你已经跨过了这个门槛,无论实际年龄多大,你都足以开始创业。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跨过了这个门槛?成年人会用几个方法来测试。事实上,遇到 Sam Altman 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些测试的存在。我发现自己感觉像在和一个年长很多的人交谈,这让我开始思考,我究竟在衡量什么?是什么让他显得更加成熟?

成年人的一个判断标准,是看你是否还保留着孩子气的逃避反应。小时候,当被要求做一些困难的事情,你可以哭着说"我做不到",大人们可能就会放过你。对孩子来说,"我只是个孩子"像是一个魔法开关,能让你逃离大多数困境。但成年人,从定义上来说,是不允许逃避的。当然,他们还是会逃避,但一旦这样做,就会被毫不留情地淘汰。

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年的另一个方法,是看他们如何应对挑战。一个不够成熟的人,面对成年人的质疑,往往会以一种承认对方权威的方式回应。如果大人说"这主意太蠢了",孩子要么夹着尾巴溜走,要么反抗。但反抗和屈服一样,都默认了自己的弱势地位。成年人对"这主意太蠢了"的回应,只是平视对方的眼睛,说:"真的吗?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当然,很多成年人面对挑战时,反应还是很幼稚。但你很少看到孩子们能像大人一样应对挑战。一旦你发现了这样的孩子,那你找到的就是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不管他们的实际年龄多大。

2. 没有经验

我曾认为创业者至少要23岁,应该先在别的公司工作几年再自己创业。但我们投资的那些创业公司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不再这么认为了。

我仍然觉得 23 岁比 21 岁更适合创业。但对 21 岁的人来说,获取经验的最佳途径就是直接创业。看似矛盾,但如果你因为经验不足而不敢创业,那你应该做的恰恰就是去创业。这是一剂远比普通工作更有效的药,可以迅速治愈经验不足的毛病。事实上,从事普通工作可能反而会削弱你创业的能力,让你变得像一只温顺的宠物,认为工作需要办公室,写代码需要产品经理来指挥。

Kikos 的例子最终说服了我。他们大学一毕业就创业了。经验不足,犯了很多错误。但仅仅一年后,当我们投资他们第二家公司时,他们已经变得无比强大,绝非逆来顺受之辈。如果他们在微软或谷歌工作了一年,绝不可能有如此惊人的成长,顶多也就是个谦逊的初级程序员。

所以现在,我建议大家大学一毕业就创业。年轻就是最好的冒险时机。失败几乎在所难免,但即便失败,你距离最终目标,也比去找一份工作更近了。

我这么说心里还有点忐忑。因为这就像在建议大家用我们的钱不断尝试犯错来学习。但事实就是如此。

3. 决心不足

作为一名创业者,成功需要极大的决心。决心可能是预测创业成功与否的最佳指标。

有些人可能没有足够的决心去成功。我很难下定论,因为我自己的决心太强,难以想象那些缺乏决心的人在想什么。但我知道这样的人确实存在。

大多数程序员可能低估了自己的决心。我见过很多人在适应创业生活后,决心明显增强。我能想到几个我们投资过的创业者,起初他们可能会为 200 万美元的收购机会欣喜若狂,但现在他们志在称霸全球市场。

即使是拉里和谢尔盖这样的人,起初也不确定是否要创业,那么你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决心呢?我猜测,检验标准是你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去做自己的项目。拉里和谢尔盖虽然起初或许并不确定是否要创业,但他们似乎也不是盲从导师指示的谦逊助手,而是主动开始了自己的项目。

4. 不够聪明

作为一名创业者,适度的聪明才智可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如果你为此担忧,那你可能想错了。如果你足够聪明到担心自己是否够聪明去创业,那你的智力可能已经足够了。

而且无论如何,创业并不需要太高的智商。某些创业公司可能需要,比如要编写 Mathematica 就必须数学很好。但大多数公司从事的是更普通的业务,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努力,而非智力。硅谷可能会扭曲你的观念,因为这里存在智力崇拜。不够聪明的人至少会努力表现得很聪明。但如果你认为致富需要超群的智力,不妨花几天时间去纽约或洛杉矶的高档地段看看。

如果你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不适合从事技术难度高的创业,那就去开发企业软件吧。企业软件公司本质上不是技术公司,而是销售公司,销售主要取决于努力程度。

5. 对商业一无所知

创业时不需要懂商业知识,这是另一个系数应为零的变量。创业初期应聚焦产品本身,关键是创造出人们想要的东西。如果产品成功,再考虑如何盈利也不迟,这并不难,可以在实践中学会。

我常因告诉创业者专注做出好产品而不必太在意盈利而备受非议。但经验表明,只要做出受欢迎的产品,几乎所有创业公司都能找到盈利之道。收购方私下表示,他们收购创业公司看重的是战略价值,而非营收,因为创业公司创造了用户喜爱的产品。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收购方,规律都是一样:用户的喜爱才是根本,盈利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反之再高明的商业模式也于事无补。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争议呢?部分原因是有人不愿相信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靠着创造酷炫但不赚钱的产品就能发财,他们不想让这成为可能。但可能性的大小并不以他们的意愿为转移。

曾经我很气恼别人把我说成是个不负责任、把易受影响的年轻程序员引入歧途的花衣魔笛手。但我渐渐意识到,争议恰恰标志着这个主意的价值所在。

最有价值的真理往往不被大众所信,它们就像被低估的股票。从这样的真理出发,你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当你确信某个主意是好的,哪怕与主流观点相左,也大可不必理会非议,反而应该坚定地朝着那个方向努力。照此说来,你应该追寻那些可能大受欢迎却又不易盈利的创意。

我们敢打赌,但凡是你做出的受欢迎的产品,我们没有想不出盈利之道的。

6. 没有联合创始人

没有联合创始人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创业负担太重,一个人难以承担。尽管我们在很多问题上与其他投资者意见相左,但在这一点上却出奇一致。所有投资者无一例外都更倾向于投资有联合创始人的团队。

我们曾资助过两个单一创始人,但都建议他们把寻找联合创始人作为首要任务。两人后来也都找到了合伙人。不过我们更希望他们在申请前就找好联合创始人。为一个刚获投的项目觅得联合创始人并非难事,但我们更青睐有决心共同打拼、一同签约的联合创始人。

如果你没有联合创始人该怎么办?那就去找。这是头等大事,其他都可往后放。如果身边没人愿与你共创事业,不妨考虑迁居到有志同道合者的地方。如果没人认同你现在的想法,不如改换个大家都感兴趣的点子。

如果你还在校园里,身边就有许多潜在的联合创始人。毕业几年后,合适人选会骤减。备选范围缩小不说,多数人也都有了工作,甚至要供养家小。所以,如果你在大学时期有过与好友畅想创业蓝图的经历,一定要珍惜那段友谊,尽可能保持联系。或许能让那个创业梦想始终鲜活。

参加用户组活动或者行业会议,结识联合创始人并非没有可能,但我对此持谨慎乐观态度。只有真正共事过,才能判断对方是否适合作为联合创始人。[2]

由此得到的启示不在于如何觅得联合创始人,而在于你应该趁年轻、人脉广泛时及早创业。

7. 没有点子

从某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点子,这并不是问题,因为大多数初创公司最终都会改变他们的想法。我估计,在 Y Combinator 的平均创业公司中,在前三个月结束时,70% 的想法都是新的,有时甚至是 100%。

事实上,我们非常确信创始人比最初的想法更重要,以至于我们将在这一轮融资中尝试一些新做法。我们将允许申请者在没有任何想法的情况下申请。如果你愿意,可以在申请表中回答"我们没有任何想法"。如果你看起来真的很优秀,我们无论如何都会接受你。我们有信心能与你一起构思出一些有前景的项目。

这其实只是将我们一直以来的做法明文化。我们对创业想法的重视程度很低,之所以问及它主要是出于礼貌。申请表上我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你曾经做过哪些很酷的事情。如果你做的是有前景的创业项目的第一版,那就再好不过了,但我们最关心的是你是否擅长创造东西。担任一个流行开源项目的首席开发者也几乎同样有分量。

如果你获得了 Y Combinator 的资助,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但在普遍情况下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没有想法,这确实是个问题。如果你创办一家没有想法的创业公司,下一步该怎么做?

所以这里有一个快速获得创业灵感的方法。找出你生活中缺失的东西,无论它看起来多么具体,都要满足这个需求。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为自己造了一台电脑,谁能想到这么多其他人也想要呢?一个狭隘但真实的需求比一个宽泛但假设的需求更有价值。所以即使问题仅仅是你周六晚上没有约会对象,如果你能想到通过编写软件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你就找到了方向,因为很多其他人也有同样的问题。

8. 创业公司的发展空间无限

许多人看到创业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便认为这种趋势不可持续。他们的想法中隐含着一个谬误:创业公司的数量是有限的。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没有人会说在大公司工作领薪的员工数量有任何限制,那为什么在小公司工作获得股权的员工数就该受限呢?

几乎每个工作的人都在满足某种需求。将公司分解成更小的单位并不会使需求消失。相比少数大型等级制组织,创业公司网络可能更有效地满足现有需求。但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机会更少,因为满足当前需求会带来更多需求。个人往往如此,这也无可厚非。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在中世纪国王看来可能是奢侈品,比如全年恒温的建筑物。如果发展顺利,我们后代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在我们看来可能是难以想象的奢侈品。物质财富没有绝对标准,医疗保健就是其中一个无底洞。在可预见的未来,人们对物质财富的需求只会与日俱增,因此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的工作机会是无限的。

通常,有限空间的谬误不会被直接提及,而是隐含在诸如"谷歌、微软和雅虎只能收购有限数量的创业公司"之类的言论中。尽管收购者的名单要长得多,但不管你如何看待其他收购者,谷歌绝非愚蠢之辈。大公司收购创业公司,正是因为后者创造了价值。正如个人对财富的渴求没有止境一样,有价值的创业公司供公司收购的数量又怎会有限制呢?也许单个收购者能吸纳的创业公司数量会有实际限制,但只要有价值可图,创始人愿意放弃一些潜在收益以换取即时回报,收购者就会进化出消化这些价值的能力。在这方面,市场是相当智慧的。

9. 需要肩负的家庭

这一点确实存在。我不建议有家庭的人去创业。我并非认为这是个坏主意,只是不愿为此建议承担责任。我可以承担鼓励 22 岁年轻人创业的责任。即使他们失败了又如何?他们能学到很多,如果需要,微软的工作机会依然向他们敞开大门。但我还没准备好得罪妈妈们。

如果你有家庭,又想创业,不妨先开一家咨询公司,然后逐步将其转型为产品公司。不过从经验来看,这条路通往成功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你不可能用这种方式创造出谷歌。但至少,你不会失去经济来源。

降低风险的另一种方法是加入一家现有的创业公司,而不是自己单干。成为创业公司的元老员工,在许多方面都与创始人相似,有利有弊。你将成为大约 1/n^2 的创始人,其中 n 是你的员工编号。

正如联合创始人的问题,这里的真正教训是趁年轻时创业。

10. 经济独立

这是我不创办初创公司的借口。创业压力巨大,如果你不需要钱,何必这样做呢?相比那些"连续创业者",可能有更多理智的人会想:"再创办一家公司?你疯了吗?"

我曾几次想要创办新的初创公司,但总是退却,因为我不想让生命中的四年时光被琐碎的杂务所消耗。我对创业圈足够了解,明白你不能毫无动力地去做。优秀创业者最可怕之处,正是他们愿意忍受无穷无尽的琐碎杂务。

不过退休也有些问题。和许多人一样,我喜欢工作。当你变得富有,会发现一个奇怪的小问题:许多你想共事的有趣的人并不富有,他们需要工作来支付账单。这意味着,如果你想和他们做同事,你也必须从事能支付账单的工作,哪怕你并不需要。我想这就是驱动许多连续创业者的真正原因。

这就是我如此热爱在 Y Combinator 工作的原因。它让我有机会和我喜欢的人一起做有趣的事情。

11. 尚未准备好全身心投入

这是我 20 多岁时大部分时间不创业的原因。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我最看重自由。我不愿意做任何需要投入几个月以上的事情,更不想做像创业那样完全占据生活的事。这没什么不好。如果你想把时间花在到处旅行、加入乐队演奏或其他什么上面,这都是完全合理的不创业理由。

如果你创办的初创公司成功了,它至少会占据你三到四年的时间。(如果失败,你会更快结束。)所以如果你还没准备好在这个层面上作出承诺,就不应该去创业。不过要知道,如果你找了份普通工作,你很可能会在那里工作和创业一样久,而且你会发现自己的空闲时间比预期少得多。所以如果你已经准备好别上工牌去参加入职培训,那你可能也已经准备好去创业了。

12. 对组织的需求

我听说有些人在生活中需要组织,这似乎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意思是他们需要别人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我相信这样的人确实存在,有大量的实证证据:军队、宗教邪教等等,他们甚至可能是大多数人。

如果你是这类人,你可能不太适合创业,事实上,你甚至不应该去创业公司工作。在一个优秀的创业公司里,很少有人告诉你该做什么。公司可能有一个 CEO,但在员工数量达到十几个之前,没有人应该对别人发号施令,那样效率太低。每个人应该主动去做需要做的事,而不是等别人安排。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像是一团混乱,不妨想想足球队。11 个队员能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协同工作,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偶尔有人指挥别人。记者曾经问贝克汉姆在皇马是否存在语言障碍,因为球员来自 8 个不同国家。他说这从来都不是问题,因为每个人的默契配合都很到位,根本不需要语言沟通,大家本能地知道该做什么。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创业所需的独立思考能力呢?如果有人质疑你缺乏这种能力时,你会感到不快,那么你很可能是合格的。

13. 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有些人之所以不愿创业,可能是因为无法接受不确定性。如果去微软工作,未来几年的生活轨迹基本上可以准确预测,甚至准确到让人感到厌烦的地步。而创业的话,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你非常害怕不确定性,我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创业大概率会失败。不过说真的,用这种心态来对待整个创业过程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抱以最好的希望,但要做最坏的打算。即使遇到最糟的情况,这段经历至少也会很有意思;而万一成功了,说不定就能一夜暴富。

只要你真心付出过努力,没有人会因为创业失败而指责你。可能以前雇主会因此对求职者有偏见,但现在不会了。我采访过一些大公司的管理者,他们一致认为,比起在大公司工作多年的人,他们更愿意雇佣那些勇于创业但失败了的人。

投资者也不会因为你的失败对你有成见,只要败因不是懒惰或无可救药的愚蠢。听说在欧洲等地,创业失败会受到很大羞辱,但在美国不是这样。在这里,公司和其他大多数事物一样,都是可以一次性使用的。

14. 没有认识到你在逃避什么

相比刚毕业的大学生,那些已经工作一两年的人之所以更适合创业,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清楚自己想要避开什么。如果创业失败,他们就不得不去找工作,而他们深知工作有多糟糕。

如果你在大学期间有过暑期工作,你可能以为自己了解工作的真相,但实际上未必如此。在科技公司的暑期工作并非真正的工作。如果你当过暑期服务员,那才算得上真正的工作,因为你必须独当一面。软件公司聘请学生实习,并非为了获取廉价劳动力,而是希望在他们毕业时招募他们。所以虽然他们乐于见到你有所产出,但并不对此抱有期望。

如果你毕业后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你必须创造价值来证明自己。由于大公司的工作大多枯燥乏味,你不得不从事无聊的工作。虽然相比大学时代轻松许多,但着实无聊。起初,在大学付费学习之后,能够靠轻松的工作赚钱,你可能会觉得不错。但这种新鲜感几个月后就会消失。长此以往,从事愚蠢的工作难免令人泄气,哪怕工作轻松、报酬优厚。

但这还不是最糟的。朝九晚五工作最折磨人的地方,在于别人期望你在特定时间出现。显然,就连谷歌也未能幸免。正如每个上班族都能证实的那样,有时你完全不想工作,但你不得不去公司,坐在电脑前装模作样。对于大多数优秀的黑客而言,这简直是一种折磨,因为他们往往热爱工作。

而创业则完全不同。大多数创业公司没有固定工作时间的概念。工作和生活交织在一起。但好处是,没人会介意你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在创业公司,大部分时间你可以随心所欲。如果你是创始人,你愿意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工作。但你永远不必假装工作。

如果你在大公司的办公室打盹,会显得很不专业。但如果你正在创业,白天打瞌睡也无妨,你的联合创始人只会认为你太累了。

15. 父母希望你成为医生

许多有创业梦想的人可能会被父母劝阻。我不是说你应该忽视父母的意见。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传统,我无权干涉。但我想给你几个理由,解释为什么安稳的职业可能并不是父母真正希望你从事的。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往往比对自己更保守。这其实是基于他们所处环境做出的理性反应。父母最终会分担更多孩子的不幸,而较少分享孩子的好运。大多数父母并不介意,这是为人父母的一部分责任。但这确实会使他们变得过于谨慎保守。然而,过于保守也是一种错误。几乎所有事情都遵循风险与回报成正比的规律。所以,父母在保护孩子免受风险的同时,无意中也剥夺了孩子获得丰厚回报的机会。如果他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希望你多承担一些风险。

父母判断可能有误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总是在打上一场战争,就像将军一样。如果父母希望你当医生,很可能不仅仅因为他们想让你救死扶伤,还因为医生是一个有声望且收入丰厚的职业。但医生的声望和收入已经大不如父母印象中的时代了。在我 70 年代的童年时代,医生可谓是最理想的职业,仿佛存在一个由医生、梅赛德斯 450SL 跑车和网球组成的金三角。而现在,这三者似乎都已经过时了。

那些希望你成为医生的父母可能没有意识到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你能像乔布斯一样成功,他们会那么失望吗?所以我认为,面对父母对你职业规划的期望时,要像对待软件的功能需求一样去权衡分析。即使你的唯一目标是让父母高兴,方法也不是简单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而是要思考他们提出这些要求的深层原因,看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16. 工作是大多数人的默认选择

这引出了最后一个,也可能是最有说服力的原因,即人们选择普通工作是因为这是默认的事情。默认选项非常强大,正是因为它们在没有任何有意识选择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对几乎所有人来说,除了罪犯,如果你需要钱,找份工作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实际上这个观念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人们谋生的默认方式是务农。把只有一百年历史的东西当作理所当然是不明智的。按照历史标准,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发生变化。

我们现在可能正在见证另一个类似的变化。通过研读大量经济史和深入了解创业领域,我认为我们很可能正处于一个类似于从农业到制造业转变的开端。

想想看,如果你生活在这种变化开始的时候(欧洲大约 11 世纪),逃到城市发财在几乎所有人看来都是一件疯狂的事情。虽然农奴理论上被禁止离开庄园,但逃到城市应该并非难事,村庄周边并没有警卫巡逻。阻止大多数农奴离开的,是这么做似乎冒着巨大风险。离开世代耕种的土地?离开相伴一生的亲朋,去一个有三四千陌生人的大城市谋生?没了自己种的粮食,生计何在?

尽管城市生活对当时的农民来说充满恐惧,但现在靠智慧谋生已经成了我们的默认选择。所以如果你觉得创业风险很大,那就想想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曾经在你祖先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讽刺的是,那些最了解这种转变的人,恰恰是劝你坚持旧模式的人。要知道,Larry 和 Sergey 当初可没去找份工作!

现在回顾中世纪的农民,我们不禁好奇他们是如何忍受那种生活的。一辈子只能在同一片土地上耕种,没有任何改变命运的希望,还要把辛苦劳作后的剩余全部交给地主和教士,并称他们为主人,这是何等的悲惨。我相信,未来人们回顾我们今天认为正常的工作时,也会有同感。每天通勤去毫无生气的办公室,听从上司的指令(上司叫你去办公室"坐下",你还得照做),真是难以想象!发布软件还要征求许可,又有谁能接受?想到周末就要结束,周一又要去上班,难怪周日下午如此忧郁。他们是怎么忍受这一切的?

令人兴奋的是,我们可能正处于另一个类似于从农业到制造业的伟大转变的风口浪尖。这就是我热衷创业的原因。创业之所以有趣,不仅在于它能带来丰厚的回报,对我而言,其他诸如投机这类赚钱方式充其量不过是益智游戏,毫无吸引力。创业的意义远不止如此,它代表了财富创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放眼人类历史,这种变革屈指可数。

这就是我们孜孜以求创办和发展 Y Combinator 的终极原因。我们希望能有所收获,哪怕只是为了让这件事可以为之持续,但这并非我们的主要目标。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伟大的经济转型只出现过寥寥数次。推动这一转型提速,将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

注释

[1] 唯一吃亏的是我们。天使投资人持有可转债,因此对拍卖所得有优先权。Y Combinator 最终只拿到投资金额的 38%。

[2] 也许最适合这种交流的组织形式是开源项目,但开源项目通常并不涉及太多面对面的会议。也许值得发起一个包含这类会议的项目。

[3] 初创公司被收购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大公司作为买家,所以大公司的数量不可能减少到零。

[4] 不妨做个思想实验:如果医生从事同样的工作,但生活贫困、受人歧视,还会有多少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医生?

在此感谢 Trevor Blackwell、Jessica Livingston 和 Robert Morris 审阅本文草稿,感谢 Zenter 的创始人在产品发布前就让我试用他们开发的在线演示文稿工具,以及感谢伯克利 CSUA 俱乐部的 Ming-Hay Luk 邀请我前来演讲。